寧夏新聞網訊(記者 丁煒勇 李東 文/圖)3月20日,寧夏隆德縣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開展了一場全流程、全要素、全鏈條的森林草原防滅火應急演練,旨在全面提升“全災種、大應急”綜合救援能力,為筑牢生態安全屏障提供堅實保障。
此次演練以“三個強化”為抓手,通過“突擊檢驗+協同作戰+專業評估”的三維模式,系統檢驗應急體系建設成效。演練采取“四不兩直”方式,隨機選取好水鄉永豐村三組后山林地3處起火點作為演練區域。
上午8時25分,演練正式開始,護林員迅速向村、林場報告虛擬火情坐標,觸發應急響應機制。各救援隊伍聞令而動,展現出了極高的應急反應速度。7分鐘后,第一批護林員抵達火場;29分鐘后,林草局水車就位,迅速投入撲火救援。演練中還設置了“高溫炙烤”“人員被困”“灰燼復燃”等突發狀況,重點檢驗各應急隊伍“全要素響應、全鏈條處置”的能力。
同時,在協同作戰方面,隆德縣構建了“1+5+N”協同作戰體系,由1個指揮部統籌,5個撲火小組聯動,N個部門(單位)響應。消防救援、氣象監測、醫療保障等12個部門同步啟動應急機制。氣象部門實時推送火場周邊2公里范圍內的溫濕度、風速風向數據;無人機分隊快速構建三維火場模型;公安及林區屬地鄉鎮迅速轉移受威脅群眾。指揮部通過下發370傳呼終端,實現了高效指揮調度,處置指令從指揮部到一線執行單元平均耗時不到一分鐘,空地協同救援能力得到有效錘煉。
據了解,為確保演練質效,隆德縣抽調林草、水務等部門業務骨干,組建7個觀測組,對各參演單位進行全流程觀測監測。重點評估應急響應速度、火情研判精準度、協同作戰效能等指標。當天下午,還召開了防火演練復盤推演專題會,觀測員將演練中暴露出的問題以視頻方式呈現,深入分析原因并提出改進措施。此次演練為提升全縣森林草原防滅火應急能力積累了寶貴經驗。